INVESTMENT PERSPECTIVE
投研视角
作者简介 PROFILE
刘翎
资深医药研究员,北京协和医学院硕士(药物研发),全球一流医药公司从业经验(特药销售),深入了解医药行业,对医药行业投资机会具备高敏感度。
聚焦
近期市场有几个热点被广泛讨论:
1
国门近期是不是要放开?
2
上海最近的表现为什么明显低于预期,是哪里出了问题吗?
3
抗原检测到底有没有价值?该怎么用?
01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观点依然很明确,清零政策暂时没有变,什么时候会变,卫健委领导给了详细标准。
1、病毒变异变得越来越弱了。(从奥密克戎的表现来看,无症状的比例提高了,病毒毒性似乎也减弱了,但是传播能力实在是太强,危害仍不能低估,绝不是大号流感。)
2、疫苗更加有效,不仅能预防重症和死亡,也可以防止感染,预防重症和死亡率的能力更高了。(从本轮香港的统计数据来看,三针灭活疫苗预防重症或者死亡的能力跟mRNA几乎相当,但是防感染方面确实有明显待提升的空间。)
3、有特效药,除了现有的有效药物以外,出现更有效的药物,甚至是特效药,早期就可以把病情阻断。(目前国内有些中和抗体获批,但是毕竟不是口服药。虽然NMPA也批了辉瑞的抗新冠药,但是单价2300/疗程的费用,实在是太高了,国产口服药可能至少半年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有眉目。)
4、国际上其他国家的疫情也在减轻,外防输入的压力变小等等。(海外疫情一波接一波,以英国为例,二月底到阶段性底部后又开始反弹。)
所以分析完卫健委的要求,基本可以判断短期放开不可能。那为什么卫健委就非要定这样的标准,不能低些吗,很多人都非常向往疫情前的生活,尤其是现金流紧张的人群确实压力非常大,急迫希望放开。但是从海外的数据来看,在全社会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医疗挤兑风险太大。以香港为例,最近这次的疫情导致了较多的死亡病例,中位数为86岁,死者近90%没接种过疫苗。
大陆方面,有5200万60岁以上的老年人没有完成全程接种,80岁以上完成全程接种的只有50.7%,完成加强免疫的只有19.7%,这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当然这点可以通过对高年龄段人群加快接种解决。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香港人均ICU病床数是大陆的3倍左右,这个不是短期快速能够提升的。所以就目前情况,可以想象大陆现在就放开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大概率结果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02
对上海本次防疫结果的分析:
其实在这次与奥密克戎正面对决之前,上海的表现是很优秀的。利用精准防控的方式,前几轮的疫情都控制的很好。但是奥密克戎这一波,传染性太快,无症状患者又多,之前设定好的防控屏障被攻破了。
可能很多人会抱怨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封控,这样就不会白白折腾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认为这样想是不恰当的,因为没有人有上帝视角;没有尝试,就不知道结果,毕竟能精准防控还是精准防控比较好,这样多社会活动影响最小,除非是没有办法。
通过跟不同的病毒类型的一轮轮的PK,我们肯定可以收获经验,这次可以总结的地方包括隔离地点一定不能出问题,比如一旦出现多点的散发,或者病例快速增加时,需要大幅减少人员流动并且快速普筛,精准防控的追踪方式跑不过奥密克戎。
如果未来有新的变异病毒,我们可以根据新病毒的属性(R0值、致病强度等)匹配以往的经验来做相应的防控安排。所以上海本次的经验是绝对有价值的,当然前提是付出了不轻的代价。
03
未来检测到底是用抗原试剂还是应该用核酸试剂,又或者说用两者搭配使用更合理?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搞清楚,为什么要做检测。检测的目的不是消灭病毒,而是为了发现阳性病例,通过尽快控制阳性病例的活动范围来降低病毒的传播速度,不让整个医疗体系崩溃,避免社会的恐慌与混乱。
对于新冠,可以肯定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不了,比较现实的目标是尽量不要让这个病毒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或者整个社会的核心运行部门可以保持正常运转,比如政府行政单位、医院、学校、机场、商超、警局、军队等。
海外的疫情防控基本是按这个思路在走了,除了传播高峰期时期的全民检测,对于特定人群的常规筛查需求是持续存在的。尤其近期英国再次采购抗原试剂(3月21日英国政府网公布3份新冠抗原检测试剂采购订单,合计近80亿人民币),让市场慢慢意识到抗原试剂并不会快速退出。
海外仍选择使用抗原试剂,一是核酸检测能力有限以及成本高,二是便利性也有一定问题,还有就是核酸检测带来的人群聚集反而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未来我们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大概率重点人群会维持高频率检测,采用高频抗原+低频核酸的方式,更容易尽早发现阳性病例。其他非重点人群,在低流行期间,自我检测更多是自愿选择,必要性大幅降低。但是为了避免假阳性或者假阴性带来的额外困扰,高品质的抗原试剂应该会是首选,价格可能是次要的。
所以说抗原试剂的使用,未来大概会有以下几种场景:
第一,如果放开条件未够,也就是清零政策持续,那么在高流行地区,可用于全员辅助快筛。
第二,如果确定要放开了,为了保证社会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转,重点人群的高频筛查会是刚需,普通人更多是用药前的确诊使用,比如美国允许居民在抗原检测得到阳性结果的情况下免费在药店获得治疗药物。
第三,这两年新冠抗原试剂的广泛使用,已经让呼吸道传染病的自我监测逐渐成为可能,可能会打开更大的空间。
微信公众号
Brillandcapital
洞察价值
分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