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MENT PERSPECTIVE
投研视角
2021年9月14日,人工关节国采在天津开标,平均降幅82%。结果出来后,骨科细分版块出现大涨,整个医药版块也出现了反弹。主要是因为市场之前预期太差,略微的边际改善就让市场亢奋一把。
参照我们之前对医药行业的分析,过高的渠道销售费用本就是畸形的,对这部分费用的清除不能简单看作为是对行业的利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8月底给出对医药版块不能太悲观这个结论的原因。
对于本次关节集采,我们的观点是,投标规则的细化以及招标前厂家交流会上的一些信息,已经体现出了医保局对之前集采的一些问题有所认识,并预示了不会唯低价中标。集采不是要把行业废掉,不会为了追求低价而追求低价,而是给到行业合理的利润,这样厂家也能保质保量供货。这些变化是市场需要意识到的,会减少对版块的估值压制。接下来也需要密切关注中成药及胰岛素的集采结果,会影响市场对版块的估值预期。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集采后对细分版块的冲击不是马上结束,而是刚刚开始。以骨科领域为例,厂家大多采用的是代理制,集采基本让代理商之前获得的利润趋于零。那么如果没有利润,代理商经营不下去,产品的推广由谁来做?目前来看,厂家给市场的信息仍是保持经销模式。既然要保留经销商,在中标价贴着出厂价的背景下,是否会导致厂家需要向经销商让利,从而影响到厂家的利润,这点看来是大概率的,尤其是对于优质经销商。但具体多少,可能还得让子弹飞一会儿。
目前来看,国内骨科厂家的新产品基本是模仿海外大厂的产品,虽然未来这些产品同质化也不可避免,但是实际上谁能快速并持续推出新品满足临床需求,谁就能在长期竞争中活下来并且建立越来越高的技术壁垒,大概率能成为细分行业龙头。
最后再探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不是跟随性研发只发生在医药领域,其它领域大多都是颠覆性创新产品为主?读者可以思考下各自所在的行业,是不是已经全面达到了科技树的顶端?我们认为对于产业发展,市场不能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不能觉得厂家只应该去做原创性的东西,固执地认为只要是研发就必须是全球新,跟随性不够高大上所以没有价值。这种观点完全脱离了国内技术发展水平的基本面。当然我们也不能太悲观,产业升级本来就是一步步完成,现在没有那么多原创,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多。
微信号 | Brillandcapital
洞察价值,分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