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MENT PERSPECTIVE
投研视角
钠电池是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其原理与锂电池类似。尽管与锂电池几乎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但由于锂离子在半径、比容量、性能等方面的优势,钠电池发展处于停滞状态。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锂资源储量瓶颈逐渐显现。碳酸锂价格从不到10万元/吨,涨到了60万元/吨,锂电池的经济性下降。另外从世界锂资源分布来看,中国的锂资源仅占世界的6%,60%-70%的锂资源由南美锂三角国家所占有。与之相比,钠元素分布广泛,钠电池技术的发展成为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一环。
表1 钠离子电池发展历程
相比于锂电池,钠电池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优异的低温性能以及显著的成本优势。
安全性方面,钠电池在过充、过放、短路、针刺等测试中均不会发生起火与爆炸。
低温性能方面,-20℃下容量保持率大于88%。
成本方面,行业认为当钠电池进入大规模生产后,成本可以比锂电池低30-40%。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目前略逊于磷酸铁锂电池,但明显优于铅酸电池,而且还有提升空间,未来有希望替代铅酸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
表2 不同电池性能对比
在钠电池的生产工艺中,正极技术路线百花齐放,负极较为确定。目前钠电池正极材料主要包括过度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化合物、普鲁士蓝(白),过度金属氧化物路线目前较为领先,其他两个方向也有公司布局。负极方面,钠离子半径较大,锂离子电池中主流的石墨负极无法满足需求,软碳材料储钠容量不足,因此钠电池主流使用的是硬碳负极。由于钠离子较难与铝箔发生反应,因此钠电池正负极集流体都可以使用价格更低的铝箔。
图1 钠电池正极材料分类
下游应用首先会在电动两轮车、备用电源,以及中低续航里程的电动车等领域得到推广。随着钠电池循环次数的提升,储能领域将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图2 钠电池的下游应用场景
具体测算如下:
1、国内替代需求或能达到150GWh以上,按0.5元/Wh计算,对应行业规模700亿元以上。最大的需求空间来自于对非动力铅酸电池的替代,其次是两轮电动车。电动车方面则需要钠电池性能的持续提升,进入中高续航领域。
表3 国内替代需求测算
图3 2020年中国铅酸蓄电池下游应用结构
数据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2、钠电池未来更大的增量市场或在储能领域。目前钠电池循环次数低于锂电池,未来如果循环次数提升,成本优势将为钠电池打开储能市场空间。按照国家发改委目前的规划,风光装机量将达到1200GW以上,假设配储率为10%,对应累计储能需求在250GWh以上。考虑到海外储能市场,则空间会更大。华泰证券测算2027年全球钠电池需求约为400GWh,而储能就达到了340GWh。
表4 全球不同场景钠电池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华泰证券
钠电池领军企业中科海纳全球首条GWh钠电池生产线已于22年7月投产,公司与三峡能源和三峡资本合作规划建设30GWh产能。传艺科技一体化布局,一期2GWh将于23年投产,二期规划建设8GWh。宁德时代首创AB电池系统,实现钠锂混搭,23年将形成基本产业链。正极材料方面,格林美、容百科技、振华新材、当升科技等公司表示掌握相关技术,已做好批量生产的准备。负极方面,贝特瑞、杉杉股份、华阳股份等公司表示已经掌握钠电池负极材料技术。
目前各环节已经做好技术储备,需求破晓,2023年将是钠离子电池加速发展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