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MENT PERSPECTIVE
投研视角
No.
01
元宇宙到底是个啥?
Metaverse,也就是元宇宙这个概念莫过于近来最热的投资话题,近期扎克伯格宣布将Facebook改名为Meta更是冲上微博热搜,吸引了无数的目光,好像现在见面不聊两句元宇宙都代表着跟不上时代了。那元宇宙到底是个啥?VR/AR,区块链这些经常和元宇宙一起出现的名词,和元宇宙到底又是什么关系?Roblox为什么又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
简单来说,可以把元宇宙当做是一个人为创造的虚拟世界,人们以某种技术接入到这个虚拟世界中(例如AR/VR、脑机接口等),这个世界和现实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虚拟世界中的化身,你可以和朋友们打牌,和同事开会,或者和家人一起看一场电影,人们可以在其中获得很多类似真实世界的体验。
但同时,元宇宙又能够突破很多现实世界中理化定律和时空的限制,在元宇宙中,你也许能上太空,下深海,说不定还能和亿万年前的恐龙面对面,而且,由于虚拟世界的运行逻辑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在这里需要有一套独属于自己的法律和社会体系。例如在虚拟世界中,即使是“杀死”了他人,也只是让一串数据发生了变化而已,所以对应的,相关的规章自然和现实生活中不同。
看到这,可能有些小伙伴会想:我知道了,元宇宙就是个以假乱真但又能不被现实规律所限制的虚拟世界。其实这么说不能算错,但还不够完整。因为元宇宙还有个关键的特征,那就是“去中心化”,也就是极其丰富的自由度。和现在很多号称开放世界但其实已经预先限制好玩法的游戏不同,在元宇宙中只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其它所有的内容都是没有预先设定的,参与者可以自由地进行创造,例如你可以捡起路边的一块石头将其雕刻成一个艺术品并放在展厅展出,或者是自己建立一个社团并邀请其它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加入。
就像我们的祖先一步步改造自然并建立起人类社会一样,在元宇宙中也会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世界中的内容一步步被玩家所丰富,制度也逐步被建立,并在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社会以及经济系统。
既然元宇宙允许每个参与者自由的创造,那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去确认一个被生产出来的数字产品的归属?这里就涉及到了区块链技术,使用了区块链技术之后,每一个用户的行为、每一笔交易都会被区块链标记上,而每一个被生产出来的数字产品都能拥有唯一的版权认定,这个产品就是独一无二的,哪怕别人能够很容易地去进行复制,但我们仍旧能很容易地查出正版和盗版。这样一来,元宇宙中资产和声望的累计就成为了可能。之前一副名为《everyday:the first 5000 days》电子画作,就被利用区块链技术而标记为了独一无二、无法被拆分的资产,最终被拍出了6930万美金的高价。
而现在最具有元宇宙“去中心化”特质的是一款叫做Roblox的游戏,在Roblox上,所有人都可以自主开发小游戏,其他玩家则可以操纵自己的游戏形象去参与他人开发的游戏,同时还能在游戏中进行讨论与交流,社交氛围非常浓厚。近期,《鱿鱼游戏》这部剧在全球大热,剧中主人公需挑战一关关的生存游戏。而不久之后,就有众多基于《鱿鱼游戏》的小游戏被创作者们开发出来,并在Roblox上线,供其它玩家闯关,体验一把鱿鱼游戏。目前,Roblox拥有现象级的内容创作生态,极高的游戏自由度和出色的用户活跃度,故而也成为现阶段公认的元宇宙雏形,也无怪乎其被称为元宇宙第一股。
No.
02
现在投资元宇宙,是蹭热点还是价值投资?
既然元宇宙这么火,现在是时候投资元宇宙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要给大家先介绍一个曲线,叫做Gartner技术成熟度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描述了媒体和普通人对一个新技术的关注程度及期望值随着时间是如何发展的。
Gartner曲线揭示出,随着一个新技术的出现,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且相信这项技术,并予以很高的期望值,这时人们的期待会在非理性中达到顶峰,但等到这项技术投入生产之后,人们会发现它并不是那么完美,仍旧存在很多问题,泡沫便随之幻灭,期望跌至谷底,而随着新技术的逐渐落地,其渐渐步入成熟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技术红利,这项技术才真正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最终到达实质生产的高峰阶段。
回顾过去,新能源车和3D打印技术的发展,无不都遵循着Gartner曲线。只是新能源车随着技术的一步步落地已经迈入了后期的稳步增长阶段,而3D打印技术却在经历了最初的喧嚣与热闹后泡沫破灭而处在谷底期迟迟无法向前。
说回元宇宙,现在也许就能够解答最初的问题了。现在正是元宇宙技术的萌芽期,很多人认为,2021年可以算是元宇宙的“元年”,而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出现,人们对其的关注度也肉眼可见的越来越高,如果对应到Gartner曲线上,那很显然现在正处在Gartner曲线第一个峰值的左侧,换句话说,我们正在离期望膨胀期越来越近。如果你相信元宇宙的概念在若干年后真的能够完整地落地,现在投资无疑是一件收益非常大的事情,但同时,你也必须承担期望破灭后可能一直待在谷底的风险,就像3D打印技术一样。如果要追求更为保险的策略,不妨等待到泡沫破裂之后,产品技术逐渐应用落地发展得较为明朗时再来参与,获取一种“稳稳的幸福”。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Brillandcapital
洞察价值,分享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