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MENT PERSPECTIVE

投研视角

海外政策推动充电桩需求增长
来源:锐意资本 发布时间:2023-02-17

在各国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迫切需要完善充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欧美制定了更加明确的充电桩补贴和减税政策,从而将带动全球充电桩产业链的发展。

20230217-01.png

一、欧美加大政策补贴力度

20221月,中国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到十四五末,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能市场已基本明确了充电为主、换电为辅的补能格局。

拜登政府目标是在美国高速公路和社区建立50万个充电桩,两党基础设施法在电动汽车充电方面投资了 75 亿美元。为了这一目标,交通部宣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计划(NEVI),这是一项耗资50亿美元的计划,还有25亿美元提供给社区。此外,IRA税收抵免政策将原来的充电设备税收抵免延长至2032年,同时对于个人/住宅用途的税收抵免政策上限不变,仍为1000美金,针对商业用途的充电桩抵免上限从3万美金提升至10万美金。为了支持美国充电桩产业链,拜登政府提出“美国制造,美国购买”,要求享受两党基础设施法补贴的高速路等充电桩必须在美国生产,到20247月,所有部件成本中至少55%需要在美国生产。

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欧洲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碳中和214日,欧洲通过了2035年在欧洲停售燃料发动机车辆的议案。针对充电桩的补贴政策更加完善,高于100KW的大功率桩最高有机会享受3万欧元的补贴,普通的交流公共桩的补贴金额最高也可达2500欧元,私桩的补贴标准为900欧元。 

中美欧政策梳理

中国

美国

欧洲

²  充电桩纳入新基建

²  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车充电需求

²  充电为主、换电为辅、适度超前、均衡布局

²  新建小区固定车位全部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

 

²  在美国高速公路和社区建立50万个充电桩

²  交通部宣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基础设施计划(NEVI),耗资50亿

²  IRA税收抵免政策

²  新能源车渗透率2026年达到25%2030年达到50%

²  “美国制造,美国购买”

²  2050年“碳中和”

²  2035年停售燃油车

²  最高补贴3万欧,交流公桩最高2500欧,私桩900

数据来源:锐意资本

二、中国规模领先,欧美市场快速增长

2022年中国充电桩规模已经达到200亿元,我们预计2025年中国充电桩年销售规模将接近600亿元。2022年欧美市场规模合计100亿元,未来随着欧美充电桩建设速度加快,我们预计,23年欧美规模将均达到100亿元,到2025年合计达到350亿元左右。

20230217-03.png

 三、充电模块格局更好,出海企业盈利更优

充电桩产业链分为上游元器件、中游制造,以及下游运营。由于充电桩设备的门槛较低,元器件生产、充电桩设备制造、以及运营商有较多重合,分工界限较为模糊。整体来看,高技术壁垒的上游充电模块和重资产的下游充电运营商的竞争格局较为集中,其他上游一般零部件、中游设备制造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但下游运营商由于资产较重,盈利能力较差。 

国网充电桩中标格局和充电模块竞争格局

20230217-04.png20230217-05.png

数据来源:信公百择、华安证券、光大证券、中国充电联盟

20230217-06.png

综上,充电桩产业链中看好两个方向:

一、看好竞争格局更好的充电模块,相关公司有优优绿能、英可瑞、通合科技、欧陆通等。优优绿能海内外都有收入,通合科技主要来自于国内,欧陆通研发出75KW的高功率模块,目前还在送样认证。

二、看好出海能力更强的充电桩企业。海外充电桩盈利能力更优,美国获得补贴的充电桩要求本土生产后,出口美国对企业实力要求更高。欧洲市场虽然没有贸易保护政策,但是欧洲市场更加分散,需要有更强的渠道和市场开拓能力。但困难反过来也是壁垒,看好真正具有出海基因的公司。  

表 相关标的梳理


公司

充电桩

模块

海外认证

充电桩

绿能慧充

自制

自己设计

欧标/日标

盛弘股份

自制

自供,少量外供

欧标

道通科技

自制

外购(未来自制)

欧标/美标

炬华科技

自制

外购

欧标/美标(认证中)

充电模块

优优绿能

自制

欧标/美标

英可瑞

自制


通合科技

自制

欧标/美标(认证中)

欧陆通

自制

认证中

数据来源:锐意资本

 

 

 


深圳市前海锐意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福华一路98号卓越大厦603室

邮箱:service@brillandcapital.com

电话:0755-2380-9056

扫一扫 关注我们